2009年5月1日 星期五

米勒

  羅曼羅蘭的《米勒傳》中對米勒的畫有很高的評價:

  「米勒深具靈魂的畫,使人勾起特殊的銘感,透過樸
  實的寫實主義,感受一種由內部散發出來的崇高精神。」

  米勒在1857年創作〈拾穗〉及〈晚禱〉,便是這種崇高精神的展現。〈拾穗〉中的三位農家婦女身著粗厚樸實的衣裙,俯身撿拾麥穗時具有一種韻律美,主題和背景緊緊結合在一起。而不同於拾穗,〈晚鐘〉所呈現的則是一種靜謐而安詳的靜態美,在夕陽的和煦照耀與聖鐘裡男子脫下帽子、女子雙手合十,俯首祈禱。在〈拾穗〉和〈晚鐘〉中,都可以感受到畫面中的人物,對大自然抑或宗教的尊敬及虔誠,這是畫家本身生命淬煉下,透過畫筆所呈現的生命美。

「快樂從來不向我亮相,我不知道它像什麼樣,甚至沒有一瞥之緣,我最大的快樂是靜寂與沉默。」在拮据、貧困的生活中,米勒對此不惶恐也不抵抗,在貧困中他所見得的是靈魂的嚴肅及溫和,「…在田野,我常能看到這種人在耕作,有時候當中一個人會直了腰站起來,然後擦拭手。這就是有些人要我們相信的所謂快樂又愉悅的工作。至於我,我可以在那裡得到真摯與偉大的詩篇。」在勞動的痛苦中,米勒卻能看見之中所蘊含人生的詩和美。這是為什麼米勒的作品,總能讓人很「直接」的感受到畫中的靜謐,或許是米勒的生命遭遇,也或許是他擁有一個樸直卻高貴的靈魂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